会出现真正的AGI吗?从哲学到科学,意识是什么。

现在AI发展的一个底层的动力或者目标就是像人。想要机器帮我们完成更具有难度的工作,就需要机器变得越来智慧和智能,而我们人类对智能唯一可参考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就是要让机器像人。经典的图灵测试的底层理念其实就是像人——我们如何判定一台机器有没有智能,就是你和机器交流,你如果不能分辨它是机器还是人,那么我们就说这台机器很智能。
而我们人类不同于万物的地方,就是人有意识,意识让我们具有一种内在的感受,甚至有点主观,不同的人意识也不同。但正是这种对信息的反应让我们有反思精神,有创新精神,产生各种复杂的行为。这不单单是会算算术,会解题这样一种智能,而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
大家脑海中应该都想象过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人形机器人,如果ta有灵魂有意识有主体性,那么ta和人类就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们可以与机器人做朋友,协作,拥有机器人伴侣,ta可以理解我们的喜怒哀乐,可以爱,甚至成为灵魂伴侣。关键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否拥有“意识”。
很显然目前的AI是非常智能的,GPT4.0比人类拥有更强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解题作诗画画创作等等,只是很可惜他们并不是真正的generate intelligence,有相当高的智能不等于有意识。
那么意识是什么?它是否为一种物理现象?只要能明白其机制那理论上来说,物质第一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也是在千万年的进化中不断发展文明,成长出心识的,人造的机器应该也可以。
那么意识的来源是什么?
先看脑神经科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整体信息论的代表人物Giulio Tononi是威斯康星大学睡眠医学教授、意识科学讲座教授。他是意识现代科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解释意识的成因的“整合信息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ofConsciousness,IITC)。他的工作被克里斯托弗.科赫称为“唯-有前途的意识基础理论”。他也是睡眠研究领域的权威,特别是睡眠遗传学和病因学的研究。他提出意识是大脑系统的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的。该理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将意识的问题数学化了甚至已经有了实际应用,比如判断昏迷病人当前是否有意识,但它仍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比如信息交流程度似乎只是有意识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还有一种理论来自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彭罗斯,就是和霍金一起证明了奇点定理的那个,他认为大脑之所以有意识是因为其中有某种神秘的量子力学过程,不过这个说法目前没有任何实验结果支撑就是了。
还有一些比如计算机科学家侯士达先生曾提出一个假说,一个系统要想产生意识需要复杂到产生一个自己指向自己的逻辑怪圈才行。
目前在科学界尚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各路学派也未能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但相比于无意识或者意识模糊的状态,我们每个人心里清楚,我们是存在“意识”这种东西的。
比如,当你看到这样一张图,你感受到的肯定不只是某个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你可能会感到放松,清爽,联想到夏天或者旅行等等。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你总会有一种感觉,一种无法用文字精确描述的感觉这种感觉每个人都不一样 是一种纯主观的东西。
子非鱼 安之鱼之乐,人与人之间尚且无法共情更不要说人能体会做一台电冰箱或者做一只会飞的鸟,是什么感觉一样。除了这些细微的情绪和感官体验外 还存在一种更高级的意识 那就是自我意识。
人们口中常说的这个我,到底是什么?
2000多年前, 柏拉图仅通过哲学思辨论证说, 除了我们肉体所在的物质世界外,必定还存在一个精神世界,也就是身心二元论,其核心思想是人的肉体和思想是分开的。
他说, 数学并不存在于物质世界, 因为真实世界并不存在数字一也不存在完美的圆。但我们知道数学是确实存在的,所以它们只可能存在于某个精神世界之中,也就是柏拉图世界。而既然有精神世界,那人的灵魂也许就来自于此,当然你可能也发现了 柏拉图的论证是有漏洞的。也许数学本身就只是一种抽象思维,它只是人们的想象。
(啊我们这些caveman可怜人。。)
但是2000年后,著名数学家以及哲学家笛卡尔站了出来,对二元论提出了一个更有力的论证。他认为,我们所认为的那些确定无一的知识,其实都是不确定的,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基于人的感官经验推理而来而人的感官是不确定的。比如正常人眼中的红色就是红色 ,然而红绿色盲眼中的红色却是绿色 这说明人的眼睛并不可靠。
如果世间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神,他能够混淆我们所有的感官,那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就都是假的。包括你拿着的手机,你看到的信息,你的身体等等。是造物主故意编造出来的幻象而已。这样看来 万事万物都将是可疑的,但笛卡尔宣称 有一个东西是确定的 那就是「我在怀疑的这件事」本身。而如果我在怀疑的这件事情本身是确定无疑的 那这句话中的这个“我”就是确定存在的,因为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就不可能怀疑。正所谓“我思故我在” 。
(他还有一本method也提过这些思想而且薄一点,这书太厚了)
当然对意识的争论到今天依然喋喋不休,事实是 无论是现代脑神经科学 还是现代物理学都不支持诸类唯心看法 虽然对于意识的本质尚不明确 但就某些方面 其实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 暂且不管物质世界 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但所谓的自我却很可能是个幻想。
首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人的身体强烈参与了自我意识,无论是你的主观喜好你的你的情绪,还是你的行为决策,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一些身体信号的影响。比如你的心跳。
尼克查特在《思维视频》的这本书中有个研究说,假如你刚刚走过一个摇摇晃晃的吊桥并导致了心跳加速,此时恰好有一位美女让你填一张表。虽然你俩也就相处了几分钟 但你会强烈感觉到自己好像爱上了她 与此同时 对照组的受试者走过一个街市没有心跳加速的桥 同样是之前的那位美女发生爱情反应的比例就大幅降低 不是爱情导致心跳 而是心跳导致爱情 所以古人形容爱情是心动的确是有道理,只不过古人并非是通过对照实验发现 而是通过强大的内感力 或者叫内观 窥探到了这其中的一点因果关系。
脑神经科学中还有个概念叫做 心跳诱发电位 心跳诱发电位是大脑对心跳的实时自动的反应是一种周期性但不规则的波动。2014年一位非常擅长使用心跳诱发电位做实验的法国神经科学家凯瑟琳·塔伦鲍德里,他通过实验发现人的意识强弱会随着心跳诱发电位的波动 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也就是说 当电位信号最强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自我意识最强之时。
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都共同指向了一个结论,心跳强烈影响了人的自我意识。2020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朴享东 所在的研究组发现 人的呼吸也与自我意识有关实验结论是 当你在呼气时 要比你吸气时 更可能启动一个自愿行动。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狙击手往往在平缓呼气时射击命中率更高的原因。
诸如此类的研究还有很多,比如脸上故意做出微笑的动作,人的心情会更好。手捧一杯热饮,手上的温暖会映射到你的情感上,你会觉得身边的人更友善,反之寒冷则会让人感到孤独。有些人在做题时,用手笔画做手势能提高解题速度左右转动眼球能促进横向思考,憋尿或者单腿站立能提高意志力与专注力,从而真的提升效率等等。所以塔伦鲍德里认为人的心跳 呼吸再加上一些人体别的器官 比如肠道 所有这些器官的信号 共同构成了人体自我意识的基础这样看来 自我意识并不仅仅是大脑的活动 还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感知,这是一种具身智能(仿生机器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 其实也否定了所谓的身心二元论。
因为身心一体 无法单独讨论所谓的意识上传大脑也就无法构建出你真正的意识。
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讲的是主角做完换头手术后性格变得越来越像新身体原本的主人什么的离谱中带着一些合理。。还有以前人们认为 像是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 大都是大脑出了问题,但最新的研究提出这些病很可能都是身体出问题在先,然后反馈给大脑的信号发生紊乱才导致的脑回路异常。据此还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疗法现在我们知道了人体是一种智能体,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身体各个部位的影响。
但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还是不知道意识到底是什么它具体又是怎么产生的?
英国脑神经科学家阿尼尔·塞斯 塞斯是苏塞克大学的 认知和计算神经科学教授。他是一名资深的意识领域研究者,他在2021年出了本书叫做《成为你,意识的新科学》 书中介绍了他的主要思想你的所有意识,包括对外的感知 以及对内的自我意识都是幻觉。
比如蓝黑/白金裙这件事,有人能看成蓝黑色 但事实是有些人看到的就是白金配色。塞斯的解释是 这个例子的关键在于 你的潜意识默认这张照片是室内拍摄的 还是室外拍摄的大脑在处理颜色信号时 经常会自动做一些补偿 比如在室内时 大脑会自动将黄光去除而在户外时 则会自动去除蓝光 例子中的裙子背景很小 有些人脑海里默认他是在室内大脑自动去除了黄光 于是就看到了蓝黑 另一部分人默认他是在室外大脑自动去除了蓝光于是就看到了蓝黑另一部分人默认它是在室外 大脑自动去除了蓝光于是看见的就是黄白
也就是你在分辨颜色时 根本就没有想过 这到底是室内还是室外 你对颜色的感知是完全自动生成的 和你的主观意识无关。塞斯的解释提到了潜意识对于照片拍摄环境的默认假设以及大脑在处理颜色信号时的补偿机制。我们的视觉感知并不完全受到我们意识的控制,而是受到大脑自动处理的影响。
还有,这张图上的小方格中 你是否认为A处比B处的灰度更深 然而事实是A处和B处的灰度完全一样 这都是你的错觉 甚至即便我告诉了你这个事实 无论你怎么看你还是会觉得A处比B处颜色更深 前面所有这些例子的要点在于外部进入大脑的信息完全没变,动态的只是大脑对外界的猜测,你对颜色的感知并不是真实进入你眼睛的光信号,而你在解读这些信号的同时 还加了一些大脑给你线边的信息除此之外 你的听觉 嗅觉 触觉等其他感知都是如此。甚至还有一部分理论认为当今物理学的三大基石 包括同领宏观的广义相对论 掌控微观的量子力学以及描述大量粒子运动的统计力学都是幻觉。代表者有一位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以及计算机科学家,并且被万维钢称作是当今世上最聪明的人之一的史蒂芬·沃尔夫勒姆。
他认为,由于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小到原子子大到宇宙都是不可约化的复杂 所以我们感知到的所谓时间和空间都是因为我们人类算力不够时所产生的一种人类特有的幻觉,而并非宇宙本身的客观实在。
而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理定律的基石啊~所以物理学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幻觉(物理学的尽头是玄学也没错)对此康德其实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康德还有他的语言确实有点难懂让人看一会就想弃读。但是康德提出将所有客观真实存在的物体称为物自体。而因为人的感知能力有限,我们永远也无法感知到物自体本身的样子。
更进一步塞斯据此提出了他的重要理论 预测处理机制。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地预测,幻想着这个世界,比如前面大脑预设定的室内还是室外环境,这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信号流。另一方面,外部信息传入大脑,不断印证着我们的预测,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信号流。通过这两个连续不断的信号流,大脑一边预测一边反馈校准,形成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整体认知,于是我们称之为现实。
对于意识的另一层 自我意识 塞斯说,自我也是一种幻觉,视觉错觉确实可能会欺骗我们的意识。但自我的感觉也会是虚假的吗?塞斯认为,其实有很多方式可以体验自我的感觉比如橡胶手幻觉实验:将你的一只真手遮盖起来 取而代之的是你面前的这只橡胶手 然后同时轻触两只手的同一部位对大多数人来说 只需很短的时间 你就会感到 假手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此时突然用一个锤子 用力敲击这只假手 你会瞬间感到一种近乎真实的痛感 类似的身体错位实验还有很多前面这个实验的要点在于 受试对象一开始是明确知道 这只是一只假手 但随着视觉触摸和感知触摸的持续叠合。
这足以让大脑做出它的最佳预测——认为假手就是身体的一部分 更进一步 我们并非只是单纯地通过外部感知来认识身体身体内部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着大量信号 比如心跳 血压 呼吸以及一些我们无法察觉的微妙信号 脑神经科学家将这种来自身体内部的感知 称之为内感。
虽然常常被我们忽视但它们却异常重要 你所有的内感知加起来会让你强烈感觉到拥有一个完整的身体 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自我体验深深扎根于我们数百万年进化出来的生物体之中。无论是对外部的体验还是对自我的感知 你的自由意志 你的社会身份认同 都只不过是你自己给自己编的故事而已持续的幻觉形成了你的意识,然后这个意识又反过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测和判断 更好的指引生活,同时避免身体受到伤害可以说 塞斯的这一套理论 是目前看起来对意识最完整自洽的解释 并且已经在很多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中有了不少的实际应用。
笛卡尔说外部世界都是幻觉 只有他自己在思考这件事是真的。而殊不知 外部世界都可以是真的 只有他在思考的这件事 才是最大的幻觉呜呜呜。so far,所谓的意识 包括你对身体的感知 你的情感你的身份认同、你的信念。所有这些都是幻觉,这些幻觉对我们的生存和日常形式非常重要,但同时这些幻觉 构成了我们的各种执念。
比如我过得不快乐一定是钱赚得还不够,大家都不喜欢我一定是我还不够优秀等等;我们既然费这么大功夫认识到了这一层 那就应该尝试如何去破除这些执念吧?首先,大脑中的这种自我感其实不止一个,左脑和右脑就是不同的两个自我。我们的左右脑对身体的控制和感知是交叉分布的,左脑控制右侧身体,右脑控制左侧身体,左眼看见的传给右脑,右眼看见的传给左脑,左右脑之间通过一团叫做偏肢体的纤维连接在一起。互相通讯使人感觉到自己是个整体,但如果连接中断神相通讯这才使得你感觉到自己是个整体但如果连接中断了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有人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者为了治疗癫痫病 将连接左右脑的偏执体给切除了 然后病人接下来的表现令人震惊 研究者先遮住病人的右眼给病人的左眼看一个指令 请他站起来走路 病人很听话地站起来就走 然后研究者问他你为什么站起来走路病人很听话地站起来就走然后研究者问他你为什么站起来走路 结果他的回答却是因为我想进屋去拿个东西?这是因为人的语言区在左脑而左脑之前并没有看到那个指令,所以左脑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 怎么就突然站起来走路了。但同时他又需要给自己的行为找个解释然后病人就会对这个解释深信不疑。诸如此类的实验还有很多都指向了一点 人的左脑非常善于凭空编造理由 并且你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编造人的大脑是个非常复杂的多元正体 无时无刻都在冒出着各种声音 但那都不是真正的你 谁才是真正的你呢事实是并没有所谓真正的你。所以金刚经说 凡有所向皆是虚妄 自我是个幻觉 无我才是真相。
鼓掌,撒花~
跑题了。。好了今天废话说的够多了。。其实我是想探讨为什么科技一再发展,我们也不一定能制造出一台具有意识的智能机器以及未来是否有可能让机器拥有意识,自我发展壮大那么到时候可能就是硅基生物取代碳基生物的时刻了。所以困难的地方就在于,意识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意识的主观层面是phenomenal consciousness,很难用科学去描述清楚的一种感受。这个“explanatory gap”解释鸿沟简直像跟不吃香菜的人安利加香菜有多好吃一样难以逾越。
当下随着算力、能源的不断发展,我们很快可以造出非常智能的机器人,它又会写论文,又会开车,又会做家务等等,我们理论上也可以制造出与真人一样聪明、甚至在行为表现上和人真假难辨的机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了Turing Test的智能机器,但这台超级聪明、超级像人的机器,完全有可能只是一个Philosophical Zombie。。也就是没有主观的意识经验(虽然很多人也没什么灵魂)
打字累了先说这么多。。下一篇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