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development| 怎样成为自己

每个人最感兴趣的应该都是自己和自我发展,今天开个科技以为的题外话和大家交流共勉。说到做自己这个话题估计很多人会想这不是很简单吗,我每天就在做自己啊,多少人会自诩是个真诚真实的小可爱,哎哟我真的有在做自己啦我很爱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好成为的。。24年开始我一直在重读了以前看的一些经典老书,黑塞的悉达多,萨特,生死书,窄门,美丽新世界,次第花开,康德,美国NLP学院专业教程,荣格,阿德勒,自我超我理论等等都重新翻了一遍,之后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所以写几篇随笔聊聊这个老掉牙的话题“做自己”、“爱自己”和“爱他人“。
首先来说说,怎样去成为自己?成为自己不应该做自己想做的吗?nono 成为自己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认识一件事物最基本的是什么呢。看见就等于认识了吗?看见是主观印象,而客观数据才是有效用实践事物的方法。想要成为自己首先要对自我有清晰和相对准确的认知和定位,而如何清晰如何准确就需要去产生数据了。然后再通过数据分析自己。通过行为以及行为结果了解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差异,那么有差异就有数据。从客观数据中明白自己的能力差异对数据复盘 分析 感受 循环,直到发现自己的天赋。能力可以给予你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天赋能给予你对自我发展的定位,它们是具象自己极其重要的部分!在生活中听到对自我认知不清晰,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这样的问题,大多来自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赋不了解,从未对其进行分析或者为此去收集数据并发展之。
可是世界上这么多能力我怎么可能都拥有?而且万一我做的不好呢?
首先,就是做你能做的。你不需要全都拥有 也不需要全都做的很好啊,但是你需要知道你哪一样做的**最好**。这个过程可以做的不好,但必须要去尝试收集数据 使数据更加多样、更加精细、更加客观,然后找出自己最得心应手的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去尝试不去接触,就会连最基本的数据支撑都没有,更别说客观数据。人们因此错过很多本来属于自己,却没发现的天赋。类比人类为容器,不同的人就是不同形状和容量的容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相应的能力和天赋放入该容器。这些能力和天赋的放入容器的形状和容量也将逐渐变得清晰,就像玻璃杯和塑料瓶它们都能装水。让它们遇到开水塑料瓶就会变形并产生有毒成分,而玻璃杯却毫发无损且能安全地饮用。但当它们遇到需要外出塑料瓶就具有可封口轻便抗摔抗挤压的能力;而玻璃杯却无法实现;然而玻璃杯和塑料瓶在没遇到开水之前,没有封口之前,没有受挤压之前,他所看到的自己是不是真实的自己呢?在此之前,塑料瓶会因为自我的认知定位不清晰,导致定义自己为认知范围内的任何东西,比如认为自己是易拉罐,他就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认为自己打开了就没办法合上,从而洒出或蒸发掉很多水分,损失了很多本已经拥有的能力,后来掌握某个能力的过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甚至不敢选择那条别人看上去颠簸曲折,但是只有他才能驰骋的大道。
这就是主观印象和客观数据的区别。
那么,我们会不会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天赋呢?
可能。要看有没有足够的实践和认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足够的实践数据和学识认知支撑,以及每个人的天赋领域都不同,有些人的天赋或许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运动天赋和语言天赋 但有些人的天赋需要一定的学识和认知才能发现,要通过知识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才能发现,有些天赋甚至在某些认知低的阶段会被误认为是累赘。
比如我是天生的高敏感人群 我也一度怀疑 这是天赋吗?常常会被生活中很多细节触动,而总是被说想太多,总是被很多别人眼中不存在的问题所困扰,过度感知危险,缺乏安全感。。。可是我也总是比别人更善于观察,更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办法,只是成长过程中没有足够认识给予答案以至于常常会陷入自证和自我否定,为了更融入集体而困扰等等,但现在我非常接纳自己,我认为正是这些特质塑造了现在的自己,我喜欢这样的自己。我不用去刻意改变或者迎合他人而是顺应自己的天赋去发展。并且这个天赋也让我比其他人更早更快地从客观数据中发现自己的其他能力和天赋,还让我更早意识到除了通过做别人都能做的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天赋以外还要做别人做不到的。
当自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意识到,世界那么大不只你有这个天赋。做别人做不到的这里是别人指的是拥有同样天赋的人。发现能力和天赋只是成为自己的第一步,要学会走路只迈出一只脚可学不会,还要迈出另一只脚并不断循环,加快,熟练,奔跑。如果你不去发展你的天赋去做拥有同样天赋的人做不到的,你也会陷入群体无意识的心理,天赋被逐渐埋没;当迈出另一只脚可能也会逐渐忘记第一步存在的意义,这是逐渐迷失自我的过程。与此同时,你还会发现大把拥有跟你同样天赋的人不仅天赋比你更强还比你更努力的存在。
比如在小学的时候有次运动会我莫名其妙地在没有任何训练基础的情况下报名了跑步,却轻松超过了其他人就莫名其妙地拿了第一。从那以后我有了兴趣并开始接触各项运动 最后发现我在跑步上只需要付出10%的努力 我就能获得没有这样天赋的人需要百分百的努力才能获得的结果;其他一些网球,篮球就更慢一些但是得益于这项天赋,我在其他运动上也拥有超快适应能力,尤其是用到腿部技术的运动项目。通过做别人都能做的进行大量尝试以及数据对比,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但是后来扩大比赛范围至全市后,我发现原来我只不过是大海其中的一条鱼,把自己放到更大的世界中就会发现 跑步似乎就是一项别人都会做的天赋。
在成长过程中,我非常感谢父母给我极大的自由和包容,支持我去尝试和摸索各种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尝试和数据对比,最终发现了你还有创作的天赋,比如我对色彩图画非常敏感,表达能力很强想象力丰富,我意识到其实这才是更大的一个天赋。对这个天赋加以针对性的训练和学习,它能对图像色彩以及画面构成的处理速度呈几何式的增长。在此不断地提高认知的基础上会发现之前所提到的天赋,高敏感,它仿佛给图形思维加上buff了,我总能在生活过程中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比如能敏感地通过人们微表情行为举止弥漫人物的心理想法,就像降维打击一样。高敏感随着你认知提高你的大脑会从当初充满大量无法理解的想法而变得更容易获得答案,因为我意识到我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现问题,而我现在拥有了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从小就开始塑造自己为发现天赋并自主培养奠定了基础。然后成为自己的实践和学识缺一不可,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后面无论是大学还是工作以后也是这样不断重复,运用在各项领域中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去做别人做不到的 我也去做 然后通过自己的成就不断地具象自己,逐渐成为自己。。
这个过程或漫长或孤独,或迷茫或痛苦,就如同登顶一般,会经历沿途的风雨也会抬头的刹那看到彩虹,然后再继续重复这枯燥又酸痛的爬坡。但如果登山的目的只是为了抵达山顶,就自然不会明白登山的意义。省略这个痛苦的过程,那我们找到的自己,就更没有意义。对自己的认识数据需要靠自己去铲除和改悟。你不是玻璃杯,也不是塑料瓶,更不是易拉罐,你只需要 「去做别人都能做的」「 做别人做不到」的。
好了下一篇我再展开聊聊怎样了解自己,判断这是不是真实的自己,释放自己的潜能,成为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别忘了一键三连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