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蛋白市场分析——蛋白质供给的结构性缺失,优越的产品、资本的狂欢与积极的政府

替代蛋白市场分析——蛋白质供给的结构性缺失,优越的产品、资本的狂欢与积极的政府

1、全球蛋白质供给难题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二战后全球性的人口爆发式增长曾经在上个世纪60与70年代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蛋白质供给的担忧,当时的一些研究者认为80或90年代就可能会出现蛋白质饥荒。

这种担忧最终没有成为现实,二战后各国政府的大力刺激以及行业本身基础技术的演进,畜牧养殖业用更胜于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填补上了蛋白质供给的缺口。在1961年至2019年间,全球人口增长约150%,而全球肉类产量增长近400%。

这种暴力式的解法在二战后的近80年里为(大部分国家与地区的)人类缓解了蛋白质供给难题,但在接下来的80年里,旧的解决方案还能奏效吗?我们可以给一个较高确定性的答案:不能。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全球人口至2050年将增长至仅100亿,较现在增长约25%。而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警告,到2050年,全球光是肉类消费就会较2020年再增加近50%。

根据FAO的数据,目前农业用地占据着地球表面可居住总面积的50%,其中77%为畜牧业使用,23%为种植业使用。尽管占据着3倍以上的土地面积,但畜牧业供给的蛋白质仅为种植业58%。

从土地使用情况的角度来看,似乎可以推平一些森林来保障动物蛋白质的供给?实际上确实有一些国家这么做了,巴西是其中的代表,但巴西那些造成了森林破坏的牛肉不仅受到了欧盟的抵制,本国人民也发起了对这些牛肉的抵制。因此,巴西人民也是在各种消费者调研中对替代蛋白展现出最高接受度的群体。

总结一下,全球人口增长会进一步推高蛋白质需求,至2050年这个缺口会达到目前全球蛋白质消费量的50%以上,而在土地和气候的限制下,旧的畜牧业蛋白质供给解决方案无法填平这个坑。

能够规避土地和气候问题的新蛋白质供给解决方案的大规模铺开具有必然性。实际上,目前许多替代蛋白产品已经展现出了在环保上的降维式优势,如Nature's Fynd的微生物发酵产品对比传统畜牧业牛肉(每g蛋白质):需要的土地少99%,释放的温室气体少94%,需要的水资源少99%。

至于这个坑多大比例会由新式替代蛋白来填平,有许多不同程度的预测,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至2035年替代蛋白会占到全球蛋白质消费的11%-22%,激进一点的A.T.Kearney认为2035年人造肉可以占到全球肉类消费的50%+,而目前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的美国替代蛋白公司Impossible Foods则宣称要在2035年前消灭地球上的畜牧养殖业。

2、更优的供给:替代蛋白在多个方面可做到远优于传统产品

替代蛋白是一个跨学科应用领域,相关底层技术的关键进步和应用使其成为可能并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如DNA合成和组装技术推动了复杂遗传构件的快速高效构建;生物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bioCAD / CAM)工具促进了生物系统和生物工艺的设计和搭建过程;合成生物学铸造厂(BioFoundry)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快速高通量地建造、测试和优化生命体等。并且这些底层技术在接下来大概率会进一步迭代,这给了替代蛋白产品各方面进一步的潜在优化空间。

目前来看,替代蛋白在安全性、营养适配性、价格上可做到远超于传统产品,目前一些领先产品的消费者测试收获了非常优秀的反馈。

激素与抗生素滥用是目前传统畜牧业的根深蒂固的大问题,替代蛋白产品可以规避这一点,目前主流替代蛋白产品的生产流程不涉及激素与抗生素的使用。在美国,大约65%的抗生素出售给农场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无论是在医院还是药房、农场还是饲养场,都会导致耐药细菌和基因的增殖和传播,这是一个共识性的畜牧业顽疾。这一点国内可能体会不深,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消费者对激素与抗生素问题十分敏感,无抗生素动物产品也能带来很高的溢价率。

从营养适配性的角度,替代蛋白产品可以给出营养适配性更好的产品。一些微生物发酵蛋白产品包含所有必要氨基酸、许多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且不含胆固醇,生物效价甚至高于传统动物蛋白。

3、替代蛋白领域的资本活动仍有结构性缺失,创业投资将爆发式增长

近来越发能清晰地感知到替代蛋白的势能将倾,这点可以从资本热度上来见微知著。从估值角度看,目前Impossible Foods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已经达到了世界上最高市值的肉企泰森的1/3,而泰森已经成立了近90年。尽管这两年来替代蛋白领域的投资金额已经呈现出一种拔地而起的观感,公司估值也水涨船高,一些机构认为,替代蛋白尤其是在中国仍没得到与市场潜力相匹配的重视,资本活动还存在着结构性的缺失。

替代蛋白的内核逻辑与新能源十分相似,现在的蛋白质供给系统的结构面临重大问题,同样的紧迫性,同样的巨大拓展空间。

全球主要肉类市场规模约为8700亿美元(牛肉3200亿、鸡肉3200亿、猪肉2300亿),蛋类市场约2000亿美元,奶类产品市场约7200亿美元,海鲜市场约2400亿美元,这几个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市场总计超2万亿美元。

目前全球能源市场规模约为8万亿美元左右,替代蛋白与新能源市场相比,整体市场规模相差不大,内部升级的投入却相差了好几个数量级。截至目前,替代蛋白领域私企的R&D的历史总投入大约为20-30亿美元,而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年均维持在3500亿美元左右。因此,预计接下来替代蛋白的风险投资会愈演愈烈,来消除这种数量级上的不匹配。

4、政府鼓励替代蛋白产业是普遍现象,未来鼓励力度还将逐步加大

众多国家都开始对替代蛋白产业进行积极政策鼓励,包括监管审核合作辅助与资金赞助等。其中的代表是新加坡,他们推行了一个“30 by 30”的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30%的食物是本土生产(目前是10%),目前许多国际领先的替代蛋白公司都有研发部门驻扎在新加坡,而2020年新加坡通过的全球首个细胞培养肉监管审核也引发的业内轰动。

与全球其他纷纷开始鼓励扶持替代蛋白产业的国家一样,我国政府已开始展现出对替代蛋白表现出的积极态度: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了细胞培养肉、合成蛋奶油等,并将该类别列为国家下一个五年积极参与的领域。

2021年3月,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期间提到:“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尽管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肉奶进口国,但是国人的蛋白质摄入还是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8克。这里面当然有饮食习惯的原因,但更底层的原因是蛋白质供给的结构性缺失。

Image
Image

中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状况分析

图片来源:罗洁霞、许世卫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供养了世界近1/5的人口,在碳中和、粮食安全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如此的结构性矛盾,我们相信我国政府会进一步加码对替代蛋白产业的鼓励。

从国家整体战略、国家食品安全、本土化布局能力等角度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替代蛋白领域里未来出现的这些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公司中会有几家是来自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蛋白质消费国。

引用《乔布斯传》中乔布斯的一段话作为结尾:I think the biggest innovations of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biology and technology. A new era is beginning.(我认为21世纪最大的创新将发生在生物学和技术的交汇处。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